千层肚加工的要求涵盖原料处理、加工流程、卫生控制及包装杀菌等多个环节,以下是具体说明:
原料选择与处理:千层肚加工通常选用白色毛肚(冻货)或黑色毛肚(鲜毛肚)。原料需经过仔细清洗,去除杂质和腥味,确保加工出的千层肚品质上乘。对于冻货,需进行解冻处理,并汆水煮熟。
加工流程:
煮制:将毛肚与姜片、葱段、花椒等调料一同煮制,以去除腥味并增加风味。煮制时间和温度需严格控制,以确保毛肚熟透且口感脆嫩。
浸泡:煮制后的毛肚需迅速冲凉水凉透,并加入食用碱浸泡,使毛肚充分吸水,达到脆嫩化渣的效果。浸泡时间和食用碱的用量需根据毛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切割:将浸泡好的毛肚卷起来,切成均匀的千层肚丝。切割时需注意刀工,确保千层肚丝的大小和形状一致。
再次浸泡与清洗:切好的千层肚需再次浸泡在淡碱水中,以去除残留的食用碱和杂质。之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,确保千层肚的卫生安全。
卫生与质量控制:
加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卫生规范,确保加工环境和工具的清洁卫生。
加工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千层肚,以防止污染。
加工出的千层肚需进行质量检查,确保颜色、口感、风味等符合标准。
包装与杀菌:
加工好的千层肚需采用纯净水进行包装,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。包装中纯净水的比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包装好的千层肚需进行高压杀菌处理,以延长其保质期并确保食品安全。杀菌压力和时间需严格控制,以确保杀菌效果。
千层肚加工中的卫生控制措施贯穿原料验收、加工操作、设备管理、人员卫生及成品存储等环节,以下是具体措施的分类说明:
一、原料验收与储存卫生控制
原料来源追溯
要求供应商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、屠宰加工记录等文件,确保毛肚来源合法且无疫病风险。
鲜毛肚需在4℃以下冷藏运输,冻货需在-18℃以下冷冻保存,避免微生物滋生。
感官检验
检查毛肚颜色(白色或浅黄色)、气味(无异味)、质地(无黏液、无破损),拒绝使用腐败变质原料。
二、加工环境与设备卫生控制
车间分区管理
设置原料处理区、加工区、包装区、成品储存区,各区域独立且流向单向,避免交叉污染。
每日加工前后对地面、墙面、天花板进行清洁消毒,使用含氯消毒剂(浓度200-300ppm)喷洒擦拭。
设备清洁与维护
煮制设备(如夹层锅)、切割刀具、包装机等需每日拆解清洗,去除残留物。
每周对设备进行深度消毒,采用高温蒸汽或75%酒精擦拭。
三、加工过程卫生控制
解冻与汆水操作
冻货解冻需在冷藏室(0-4℃)缓慢进行,禁止室温解冻。
汆水时水温控制在95-100℃,煮制时间3-5分钟,确保毛肚中心温度达75℃以上,杀灭致病菌。
浸泡与清洗
食用碱浸泡液需现配现用,浓度控制在0.5%-1%,浸泡时间不超过2小时。
浸泡后需用流动清水冲洗3遍以上,确保无碱液残留。
切割与包装
切割前对刀具、案板进行75%酒精消毒,每加工2小时更换一次刀具。
包装间需达到十万级洁净标准,空气洁净度、温湿度(温度≤25℃,湿度≤65%)实时监控。
四、人员卫生控制
健康管理
加工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,每日晨检排查发热、腹泻等症状。
患有手部伤口、皮肤病的人员不得直接接触产品。
操作规范
进入车间需穿戴工作服、工作帽、口罩、手套,手套每2小时更换一次。
加工过程中禁止吸烟、饮食、触摸面部,接触不洁物品后需重新洗手消毒。
五、成品储存与运输卫生控制
储存条件
成品需在0-4℃冷藏保存,库房温度每日记录,波动范围不超过±2℃。
货架间距保持10cm以上,避免堆叠过高导致产品挤压变形。
运输要求
冷藏车需提前预冷至0-4℃,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,使用GPS定位系统追踪车辆轨迹。
装车时产品与车厢壁保持5cm以上距离,避免冷气循环受阻。
六、微生物监控与追溯体系
定期检测
每周对加工环境、设备表面、操作人员手部进行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检测,合格标准≤100CFU/cm?。
每月对成品进行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检测,确保未检出。
追溯系统
建立批次管理系统,记录原料批次、加工时间、检测结果、成品流向等信息。
一旦发现卫生问题,可24小时内追溯到具体环节并召回产品。
总结
千层肚加工的卫生控制需通过原料把控、环境管理、设备维护、人员规范、储存运输监控及微生物检测形成闭环体系。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可显著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,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(如GB 2726-2016《熟肉制品卫生标准》),同时提升消费者信任度。
服务热线:189-8314-5500
邮箱:93431555@qq.com
地址: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胜利九村